現在回想起來,我的童年生活深深的被中華民國政府的土地政策影響著。
先從我爺爺說起。
嗯,
嗯,
其實我對我爺爺的豐功偉業了解不多,我只知道我爺爺在我爹六歲的時候被鄰人誣陷坐了冤獄走了,留下四個老婆(沒錯,是四個!!!!),十一個小孩(三男七女一早夭),一大片土地和幾戶佃農。雖然一家孤兒寡母的,日子倒還勉強過得去。
誰知爺爺走後沒幾年,蔣中正先生把大陸花花江山拱手讓人,帶著戰敗的軍閥集團退守台灣。為了鞏固外來政權統治,拉攏廣大無產階級(關於這部分資料請讀者諸君自行參考福爾摩沙島嶼論述或是中國共產黨的賤招之類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實行激進的土地改革政策,以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和耕者有其田漸次消滅地主與佃農之租佃關係。其中規定地主只能保留中等水田三甲、旱田六甲及免征耕地,而徵收的地價以政府發行的實物土地債卷以及公營事業股票代替。
就政策宣導而言,土地改革政策是在採兼顧地主生計情形下以”和平漸進方式”實行。
不過,對於我四個不識字的阿嬤而言,不管”和平漸進方式”有多和平漸進,這樣的土地改革政策就是要她們拿土地換一堆廢紙(什麼是實物土地債卷以及公營事業股票呀??),結束與佃農之間的租佃關係,然後叫她們一家子自生自滅。
為什麼這麼好的德政不先在"共匪竊據大陸"前實施呢??為什麼這樣的土地改革政策能成功呢?? 為什麼這樣的土地改革政策不會遭受強大的反對呢?
這些問題一直在我腦中縈繞,我不禁問問我不甚聰明的腳頭甫。
"先以歷史背景來看,四十年代還是全國戒嚴白色恐怖時期,那時候的”和平漸進方式”和現在所認知的”和平漸進方式”應該存在著相當的差異。只要政府說了算,死再多人都算是和平吧。所以,除非是有計畫性有組織性的反抗,否則將不會有夠強大的反彈聲浪。"
我又問問我的腳頭甫,三七五減租會減到大陸人蔣中正先生一家在台灣的地租嗎?
"應該不會!!"
耕者有其田會耕到大陸人蔣中正先生一家在台灣的田嗎?
"應該還是不會!!"
我的腳頭甫對此所下的結論是,一個政策的成功並非偶然。
對一個三十好幾,無黨籍色彩,無投票經驗的我而言,在這裡並非刻意挑動省籍情結什麼的。
只是如果現在政府再來一次類似的土地改革,好比來個”住者有其屋”好了,家大業大土地成片的連爺爺會不會跳腳呀?
總之,在成功的土地改革政策之後,我就成了沒落的地主的後代了。